2017年5月27日凌晨,微信官方又通过微信公开课向外界宣布,他们又在小程序的开发上搞事情了,各种新能力说来就来,说开放就开放。前两天还刚刚透漏出正在内测的功能,今天就开始上线了,这亲妈般的速度也让众多小程序开发者与使用者由衷欣赏。
1、 搞事情一之不限制小程序码生成数量
之前对小程序码生成数量有限制的时候,很多用户为了控制使用数量,就会在各个方面的投入数量较少的小程序码,这样就造成小程序投入空间有限,减少小程序的入口。而现在这种没有限制的情况,商家则可以将小程序码生成放在不同的空间场景上,并且可以通过追踪效果,让商家清楚用户都是从哪些空间场景来进入小程序的,从而了解贴近真实情况的用户需求。
2、 搞事情二之支付模板信息可多次送达
在通过小程序进行消费支付之后,商家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发送模板信息来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订单详情以及发放优惠券等,并且点击模板消息直接可以跳转到小程序界面,这个功能能让用户的二次抵达率有所提升,并且促进小程序用户的回购率的提高。
3、 搞事情三之识别“用户画像”
识别“用户画像”功能是指小程序现可支持小程序管理后台查看新增或者活跃用户的性别、年龄与所处地区、所用设备。通过这些信息,管理者或者开发者可以更好分析小程序数据,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小程序开发方向与用户需求做出一个较为精准的决策。
接下来的时间段里,微信事业群还是会就小程序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为小程序的持续发展做好一个推动的助力作用,所以这种搞事情的情况估计会越来越常见,随着小程序的不断推广与发展,必然就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功能来支持其发展。